跳到主要內容

雲端的開始:Netbeans 無痛 Google App Engine Java 服務開發

Google 自2008年發布第一個App Engine beta版本(for Python)後,
終於在2009年4月公佈正式支援Java 程式語言,
如此一來,透過Google App Engine以Java 進行免費的雲端運算應用開發就再也不是問題了。

那到底用AppEngine有什麼好處呢?

我想對系統開發或外包接案的人來說,不用額外租設主機、容易管理與建設就是很大的誘因了,更何況它可以直接整合Google Apps的其他服務(協作平台、blog、docs 、AdSense.. ),
讓整個系統完全黏在Google上(當然這也是google的目的啦),甚至可以都免費使用,


以目前來說,
Google App Engine提供500 MB資料庫儲存空間與每個月500萬次頁面點擊的CPU和頻寬,
在系統營運初期幾乎是不用任何額外的費用。相關資料可以參考 Googla App Engine 資訊

Google App Engine介紹:
 


不過目前開發App Engine,除了使用Google提供的SDK tool 外,也只有Google Plugin for Eclipse
這對許多習慣使用不同開發環境(如:Netbeans)的程式設計員實在不夠方便,


好在Netbeans在6.7版後便支援App Engine Plugin使用,大大降低了開發App Engine Application的難度,
目前國內似乎還沒有很完整的設定教學,所以就來做一篇吧。

這裡使用的環境:
  • Windows Vista 64
  • Java Enterprise Edition 5、Java SE Development Kit 6 Update 12 - [Download]
  • Netbeans 6.8
  • Google Appengine-java-sdk-1.3.0 - [Download]

假設系統已有Jave環境與Netbeans ( 僅支援6.7版以上 ),並且已經在Google App Engine開啟帳戶與建立服務


即可開始以下設定與操作範例 :  (所有圖片皆可以點選放大)
1. 下載Google App Engine Java SDK並解壓縮到指定目錄 (Ex:  C:\Program Files\appengine-java-sdk-1.3.0\)
2. 進入Netbeans後選擇 Tools \ Plugins
image

3.選擇Setting並新增一Plugin 名稱,輸入Google App Engine,URL部份


NetBeans 6.7.1 輸入:
http://kenai.com/projects/nbappengine/downloads/download/1.0_NetBeans671/updates.xml
NetBeans 6.8 輸入:
http://kenai.com/projects/nbappengine/downloads/download/Latest_NetBeans68/updates.xml
NetBeans 6.9 輸入:
http://kenai.com/downloads/nbappengine/NetBeans69/updates.xml

image
擷取2


4. 建立後便會出現Google App Engine選項,此時Netbeans會自動下載套件,
    隨後Available Plugins便可以看到許多Google App Engine項目,全選後執行Install便會將套件安裝到Netbeans中。
擷取_4


5. 隨後到 Tools \ Servers中開啟本機Google App Engine伺服器並設定在本機端的port號
( Location 為你的Google Appengine位址,如:  C:\Program Files\appengine-java-sdk-1.3.0\)
image 擷取_7


6. 成功後便可以在專案框旁的Services中看到Google App Engine服務開啟
image


7.隨後便可以照正常 Web Application 專案方式建立應用程式,首先建立一個與帳戶中相同專案名稱的服務,
  並在Server中選責Google App Engine 後建立專案 (其他全部以預設設定)。

image

image

image


8. 這時候若你的系統環境設定沒有衝突( JAVA_HOME設定),便可以直接以Run執行該專案,
    即可透過預設瀏覽器看到由本機Google App Engine產生的結果(若不成功,請看文末注意事項)
image image


9.之後開始上傳你的應用服務,首先在專案上選[ Deploy To Google App Engine ]並輸入已申請的E-Mail與密碼

   Netbeans便會自動幫你上傳到你已申請的帳號當中 (若不成功,請看文末注意事項)

image image


10. 若上傳成功,在原本服務中的Application重新整理後便會由None Deployed變更為 1  (若不成功,請看文末注意事項)
image

image


11. 到這個步驟就大功告成了,直接點選Application後的 “1”即可看到屬於該服務的頁面
image


注意事項:


以上就是利用Netbeans 進行Google App Engine開發的簡單範例,
有這麼簡單嗎?  當然沒有上面講的那麼簡單!!
因為,大多會出現衝突的情況,通常可能會有以下狀況發生
  1. 找不到javac.exe,無法run 本機Google App Engine伺服器
  2. 找不到class
  3. 無法上傳到Google App Engine
1, 2. 的解決方式,是將環境變數中的PATH與CLASSPATH明確指定到jdk的 bin與lib下
3.的原因有幾種,若是path的問題可用上面的方式解決,但另外可能是JRE的衝突,
  JRE會鎖定JAVA_HOME的路徑,導致專案無法編譯上傳,所以若設定Path後仍無法解決,
  可以採取移除JRE的方式就可以解決,但若不想移除JRE,也有另一個比較麻煩的方式,
  就是打開Google App Engine Jave SDK套件裡的appcfg.cmd檔 (位在 appengine-java-sdk-1.3.0\bin )

  appcfg.cmd檔為App Engine套件進行上傳專案的工具

原始appcfg.cmd開頭內容為
@java -cp "%~dp0\..\lib\appengine-tools-api.jar" com.google.appengine.tools.admin.AppCfg %*

請修改為直接指定你的java.exe檔,若安裝位址在C:\Program Files\Java\jdk1.6.0_12\bin,
則可改寫如下:
@"C:\Program Files\Java\jdk1.6.0_12\bin\java" -cp "%~dp0\..\lib\appengine-tools-api.jar" com.google.appengine.tools.admin.AppCfg %*

通過上面的設定方式後,就可以正常進行專案上傳囉。

盡情享受雲端衝浪吧!!


                        BP  2010.01.05

相關文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醫學健康跨領域合作的開始:資料工程

一直都很喜歡在會議上與跨領域的專家、醫師、學者分享我們在數據工程與分析應用上的發展經驗。 許多的專家學者,對於大數據應用的認知都仍侷限在一個超大型結構化資料集的子集合應用,在規劃好的條件設定下,針對特定的目標(疾病、行為)進行篩選,將數據narrow down到可以被個人電腦或是單一伺服器架構處理的小型資料集。 這樣的半手工處理方式,對於專一(Specific)領域主題的資料追蹤計算或許已經十分足夠,但當中倘若資料清理方式有改變、篩選條件增減,所有的數據都要從raw重新處理,不僅造成大量的時間與人力浪費,對於專案計畫進度的延宕更是麻煩。這些還不包含

別再期末談臨終

『在那六年多的時間,我常常反省、後悔、卻也培養勇氣,問自己再遇到時要做什麼決定?.......回想我要簽同意書的時候,真的會抖-我有資格決定人家生死嗎?』 面對死亡,我們都很害怕,更何況是家人的臨終。 但究竟我們的選擇,是為了給家人最後的尊嚴? 還是填補自己的罪惡感? 學習勇敢面對、學習放下, 更要學著為自己的未來做好規劃,不成為子女的負擔。 希望大家一起鼓勵這個勇敢的朋友, 因為她的經驗分享,讓我們更加了解, 面對家人臨終,我們該如何做好準備。 『末期才談臨終太遲』 https://www.wacare.live/health-forum/q/1984983840830?topicId=25049764537230&fbclid=IwAR1ei-zrfSj9w5kbvBW5ecSbqWrI408fJ1qjXhisZwLxYdbON_jJbNKMAyY 更多的失智照護課程 https://www.wahere.wapro.live/udnxwacare Pan 2020.12.22 #臨終 #失智 #善終 #放棄急救 #預立醫療 #病人自主

物聯網與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化精準醫療

Source:  idownload blog 2014 年,當致力於電子病歷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分析,藉以尋找癌症機轉與治療方法的大數據公司 Flatiron Health 獲得 Google 創投( Google Ventures )高達 1.3 億美元投資後 [1] ,個人化精準醫療( personalized medicine )隨即成為火紅的熱門主題,這樣一股氣勢發展,讓美國總統歐巴馬 (Obama) 更在今年提出精準醫療計劃(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 ,並投入 2016 年預算高達 2.15 億美金之譜 [2] 。 在精準醫療這般的強勢展開下,不僅僅只有過去生物資訊上基因體學、轉錄體學上的資料探勘或是電子病歷醫療健康數據分析,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 的發展也同時透過行動裝置與消費型穿戴式裝置大舉進入個人化健康促進與醫學上疾病研究領域。在這機電感測裝置快速發展下,各種輕巧卻具備多種感測裝置的隨身穿戴式裝置逐漸普及於消費電子商品市場,各家廠商發展出豐富的產品功能不僅能記錄活動頻率,更能偵測活動強度、睡眠狀態、作息規律,更甚至能取得穿戴者 24 小時的心跳狀態與壓力疲勞狀態,並利用這些生理數據進行健康促進的提醒與建議。